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華夏時報記者 張玫 陳鋒 北京報道
Wind數據顯示,A股年內52家上市公司退市。拉長時間看,2020年退市改革以來,共有156家上市公司被強製退市,強製退市數量為改革以前十年總和(38家)的4倍以上。
在《華夏時報》記者的采訪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呂隨啟指出,A股市場的退市製度正在不斷完善,退市標準更加明確量化,流程更加規範透明,處理機製也更加完善。這一係列的改進帶來了諸多好處,包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效率、保護投資者權益、完善市場邏輯以及提升市場的活力和競爭力。這些措施對於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表示,嚴格退市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優化資源配置效率、遏製違法違規行為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嚴格退市,可以淘汰經營不善的公司,為優質企業騰出空間,促進市場的優勝劣汰。同時,嚴格退市還能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引導資源流向優質企業,並倒逼上市公司提升自身經營能力和治理水平。此外,加大退市執行力度,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現象進行打壓,有助於規範市場行為,降低投資者損失,保障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有進有退”意義重大
12月25日晚間,(600225.SH)發布收到《關於對天津卓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施重大違法強製退市相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的公告,其2019年至2023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合計均超過5億元,因此觸及多項重大違法強製退市情形。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公司披露的2019年至2023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觸及重大違法強製退市情形,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製退市。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A股年內共計52家上市公司退市,相較於2023年全年的44家,退市數量有所增加。
其中,2024年,鵬都農牧、廣匯汽車等38家退市原因係股價低於麵值;新海退1家退市原因係連續四年虧損;越博退、三盛退等2家退市原因係暫停上市後未披露定期報告;*ST亞星、*ST深天等11家退市原因係其它不符合掛牌的情形。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實現“有進有退”的機製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有進有退”才能加速優勝劣汰,淨化市場環境;才能優化投資者結構,引導理性投資;提升市場效率,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才能增強市場活力,提高市場整體質量;才能維護投資者利益,增強市場信心。
田利輝表示,退市強監管有助於清除不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有效防止“僵屍企業”占用市場資源,保持市場的健康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退市製度改革深化,讓市場對低質量資產的認知逐漸清晰,市場對“炒小、炒差、炒殼”的態度顯著轉變,績優股逐漸獲得資金的更多青睞,股民會更加謹慎地對待那些基本麵薄弱、缺乏成長性的標的。
“‘有進有退’方能促進投資和融資功能相協調,可以吸引社會資金入市,促進居民儲蓄轉換為股權投資,為資本市場提供源頭活水。有進有退的市場能夠確保市場中的公司整體質量,通過淘汰表現不佳的公司,為優質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關注和資源,從而提高整個市場的競爭性和吸引力。通過退市機製的嚴格執行,維護了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防止他們因為‘僵屍企業’的存在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增強了市場的信心和穩定性。”田利輝稱。
2020年以來強退156家
2020年,中國證監會和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新的退市規則,旨在優化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促進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這一改革是在注冊製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旨在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優化資源配置。
根據Wind提供的最新數據,2020年退市改革以來,共有179家公司確定退市,其中強製退市156家。強製退市的數量是改革以前十年總和(38家)的4倍以上。
2024年9月、10月,就有包括*ST亞星、ST旭電、*ST威創、*ST美尚、海印股份、ST鼎龍、*ST深天等7家企業退市。除*ST亞星、*ST深天的退市理由是其它不符合掛牌的情形,其餘5家均為股價低於麵值退市。
有監管領域的權威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企業退市問題麵臨兩難困境,若退市案例較多,會招致批評,認為這造成了股民的投資損失;而退市數量偏少,同樣會引發不滿,會被指責為讓市場充斥著劣質股票。
2024年4月12日,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及《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精神,證監會製定了《關於嚴格執行退市製度的意見》。《意見》顯示,進一步嚴格強製退市標準,堅持“應退盡退”,嚴格執行退市規則,大力削減“殼”資源價值,嚴厲打擊惡意“保殼”行為,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過吸收合並等方式有效整合資源,推動完善破產重組製度更大力度落實投資者賠償救濟。
IPO準入監管加強
12月26日,北交所新股——上市開盤上漲近500%,截至收盤,方正閥門報21.70元,漲約518%。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僅12月份,就有包括N方正、C中力、C博科、C藍宇、、、、、、等10家上市公司正式上市。按上市日期計算,2024年1月1日以來,A股共計99家公司上市。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其中提到,嚴把擬上市企業申報質量,包括嚴禁為“圈錢”謀求上市,嚴審“偽科技”;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包括對中介機構常態化滾動式現場監管,三年一周期;突出交易所審核主體責任,包括嚴密關注“清倉式”分紅等情況,優化發行承銷製度;強化派出機構在地監管責任,包括對現場檢查中的撤回企業“一查到底”等;堅決履行證監會機關全鏈條統籌職責,包括新股發行逆周期調節,大幅提升現場檢查比例等;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銜接,包括研究提高上市財務指標,從嚴審核未盈利企業等;規範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包括強化利益分配普惠性,加強擬上市股東穿透式監管等;健全全鏈條監督問責體係,包括全鏈條回溯履職情況,人員終身追責等。
東海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陶聖禹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24年監管在嚴把入口、狠抓日常、暢通出口等方麵持續發力。嚴把入口方麵,優化上市條件,提高隨機抽查比例,壓實各參與方責任,扼製發行人“帶病闖關”的僥幸心理,進一步提升申報質量,增強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狠抓日常方麵,全麵規範減持規則體係,維護二級市場穩定,同時鼓勵多次分紅以夯實投資者參與市場的長久信心;暢通出口方麵,嚴格執行退市製度,削減“殼”資源價值,促進企業更聚焦主營業務發展,有效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